地 址:鄭州市中原區(qū)鄭上路812號 電 話:0571-97969988 網址:www.fzrmw.com.cn 郵 箱:e77zt@126.com
價 格:面議
實驗室認可是重慶由主任評審員(主要負責質量管理體系的審核)和技術評審員(主要負責對技術能力的評審)對實驗室內所有影響其出具檢測/校準數(shù)據準確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包括質量管理體系方面的要素或過程以及技術能力方面的要素或過程)進行評審。評審準則是認證認證檢測/校準實驗室的通用要求即國際標準ISO/IEC 17025,及其在特殊領域的費用應用說明。
ISO 9000 認證只能證明實驗室已具備完整的可信質量管理體系,即向顧客保證實驗室處于有效的幫解質量管理體系中,但并不能保證檢測/校準結果的決煩技術可信度,顯然認證不適合于實驗室和檢查機構。重慶
因此,認證認證如果檢測/校準實驗室符合ISO/IEC17025 的費用要求,則其檢測/校準所運作的可信質量管理體系也符合ISO 9001 或ISO9002(即前者覆蓋了后者的所有要求);而如果檢測/校準實驗室獲得了ISO9001 和ISO9002 的認證,并不能證明實驗室就具備了出具技術上有效數(shù)據和結果的幫解能力。
CNAS是決煩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的英文縮寫,中文名稱是重慶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是認證認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的規(guī)定,由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并授權的費用國家認可機構,統(tǒng)一負責實施國家的所有認可活動,包括實驗室認可,檢查機構認可,認證機構認可活動。
因此“CNAS認證”并不是一個準確的說法,準確的說法應該是“CNAS認可”。
那么“認證”和“認可”有什么區(qū)別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認可?
認可:是認可機構正式表明合格評定機構具備實施特定合格評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證明。
認可機構:是實施認可活動的機構.(比如CNAS)
合格評定機構:被實施認可活動的機構,進行CNAS認可的合格評定機構包括檢測或校準實驗室、檢查機構、認證機構三類。
我們常說的CNAS實驗室認可就是CNAS這個認可機構對檢測/校準實驗室這類合格評定機構其特定檢測或校準能力(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進行評價和承認的程序。
那么,“認證”又是什么含義呢?
認證:是與產品、過程、體系或者人員有關的第三方證明,適用于除合格評定機構自身外的所有合格評定對象。比如我們進行產品認證、質量體系認證、審核人員認證等,但是認證不適用于實驗室等合格評定機構。舉一個例子便于大家理解,CNAS對某認證機構進行認可后,該認證機構就可以開展與產品、過程、體系或者人員有關的認證活動了。
由于檢測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市場對實驗室的專業(yè)技術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上經濟全球化,一方面加大進入其他國家市場的力度,另一方面又借檢測形成技術性貿易壁壘,阻擋外來商品進入本國本地區(qū)的市場。 而 CNAS 認可的檢測報告標志著在全球 53 個國家和地區(qū)有相互承認的資格。 因此,通過CNAS認可有著重要的意義。CNAS 發(fā)展簡介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 ( CNAS ) 于 2006 年 3 月 31日正式成立, 是在原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和原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基礎上整合而成的,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的規(guī)定,由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并授權的國家認可機構,統(tǒng)一負責對認證機構、實驗室和檢查機構等相關機構的認可工作。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制度已經融入國際認可互認體系, 并在國際認可互認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CNAS 是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 ILAC )和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 APLAC )正式成員,并簽署了 ILAC -MRA (多邊互認協(xié)議)和 APLAC-MRA 。
目前,我國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 35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認可機構簽署了互認協(xié)議,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 54 個實驗室認可機構簽署了互認協(xié)議。
實驗室認可的意義
企業(yè)是市場的主體, 要對自己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承擔全部責任。
企業(yè)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信譽和增強市場與消費者的信任度,通過了 ISO 9000 質量體系認證,這僅證明企業(yè)具備了一個以質量為目標的生產過程的管理體系, 而不能證明終產品合格,就必須進行檢測,但檢測的手段多樣,更不能讓客戶信任產品檢測結果的真實性。
因此,需要企業(yè)通過一種國際相互認可的機構來解決彼此間的不信任, 而 CNAS 就是這樣的機構。 近年來,通過認證的企業(yè)逐年增多,已經成為一種必然之勢。
u 增強對實驗室運作的信任
u 實驗室具有應對風險和機遇的能力
u 促進實驗室與其他機構間的合作
u 有助于相互間信息和經驗的交流
u 有助于標準和程序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u 促進實驗室結果的國際互認